第十四章 鲁班后人 (第1/1页)
猫卜尔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淑寒小说baixingdai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赵括望着赵浩正要离去,语气一沉,道:“赵浩,再留一下。”
赵括目光沉稳,缓缓道:“稍后之事,还需你安排。”
门外的亲兵立刻领命而去,不多时,一个身形微驼的老者步入书房,面容沧桑,须发半白,但眼神中却透着精光。他身着褐色短袍,袖口因常年接触炉火而显得微微发黑,腰间挂着一个精巧的青铜工具匣。
赵括起身相迎,拱手道:“公输先生,夜深召您前来,实乃军务紧要,还请见谅。”
赵括示意他入座,随后亲自倒了一杯热茶递过去,语气郑重:“今日找先生前来,乃是为了兵器之事。战场之上,我军铁制兵器多有折断之患,远不如青铜兵器坚韧,先生可曾细察其中缘由?”
赵括微微一笑,目光深邃:“正是如此。铁器脆断,非材料本身不如青铜,而是冶炼之法有问题。”
赵括缓缓道:“现在的冶铁方法,主要有三大症结。其一,鼓风之力不足,炉温难以提高,铁水中杂质无法彻底去除,导致其韧性不佳;
其三,燃料选用不当,带入过多杂质,致使铁制品发脆。”
他喃喃自语片刻,猛然抬头,目光灼灼,心中却掠过一丝惊讶之色。人言赵括博闻强记,熟稔兵法,未曾听闻他尚通冶炼之术。这等精深之论,莫非得自某处不传之秘?
赵括微微一笑,心中已有盘算,缓缓道:“今时所用橐龠虽可鼓风,但仍有不足。先生必有察觉,橐龠类人之肺腑,呼吸之间推气吸气,然只能推时鼓风,拉时却无风,费时费力。若能推拉之间皆可鼓风,是否更为高效?”
赵括微微颔首:“先生高见,正是如此。”
赵括见他当即明白,心中暗赞此人不愧是鲁班后人,思维敏锐,古人只是没见过新的设计方式,一旦点破,往往触类旁通。
公输干沉思良久,露出敬佩之色:“将军之言,正合老夫心意!这高炉若成,铁水必然精纯,铸造之法必能更上一层楼!”
公输干微微皱眉,疑惑道:“炼焦?将军所言‘炼焦’,老夫未曾听闻,此法何解?”
生煤入炉,燃烧时烟尘四起,杂质过多,不利冶炼。但若将煤炭堆积密封,只留微缝,以文火慢烧,使其中水分、不可燃之物等杂质尽数挥发,最终留下的,便是一种燃烧更为持久、火力更猛的纯净燃料——焦炭。”
公输干看着赵括画出的示意图,眼中闪过一丝恍然:“如此说来,此物既无浓烟,又能高温持久,确实远胜生煤!”他顿了顿,又疑惑道:“但若封闭燃烧,火岂不会熄灭?如何确保其稳燃?”
公输干沉思片刻,忽然抬头,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:“此法应该可行,我这就去试!”说完他迟疑了一下,带着希冀的眼神望着那张绢帛,道:“此图老夫是否可保留?”
公输干欣喜不已地将绢帛收入怀中。
赵括见公输干激动,脸上浮现一丝笑意,随即语气一沉,道:“公输先生勿急,暂待括下述安排。首先,此事绝不可外泄。军中兵刃之利钝,关乎将士们性命存亡,若此法流传敌国,后患无穷。”
赵括点头,看向赵浩,语气沉稳:“赵浩,此事列为最高军机,不得泄露半点风声。从今日起,你派人严密保护公输先生。”
军中匠师虽亦有技艺,然前方战局不等人,此事不可耽搁。我决定与铁器张家合作。
他缓缓扫视二人,语气愈发凌厉:“所有匠师,需分组进行,不使互通声息。物资流转皆由兵士严密管控。炼炉工坊所在,重兵把守,务必确保无人泄密。”
赵括缓缓站起身来,目光凌厉地扫过二人,语气凝重:“此三法若成,铁兵器之精良可超青铜!而铁矿易得,若能广泛推广,赵军兵甲必将更胜一筹!此事,关乎赵国之未来,万不可轻忽!”
公输干深深一揖,郑重道:“老夫必不负将军所托!”
书房内,烛光跳动,映照着三人肃穆的面容。夜色之外,邯郸城沉寂无声,赵括目光如炬,仿佛已看见铁刃纵横战场,斩破青铜的时代。铁器时代,到来吧!<!--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