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六章 李信、李牧、雀神与雀巢 (第3/4页)
捂中生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淑寒小说baixingdai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城就无法招募军队,也难以吸引更多的自然人。算是各有利弊。
匈奴战争代行者中,也有那么一两个知道李牧的人,并且不断劝说大大小小的头领小心李牧的示敌以弱,在他们和其他战争代行者们的劝说下,匈奴加强了对赵长城一线的防御,并准备给李牧来一波狠的,结果谁能想到李牧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呢。
李牧带着小二十万车骑玩起了霍去病的战法,这让匈奴还打个毛线啊,大名鼎鼎的“撑犁孤涂单于”还没露头就死了,匈奴王族“挛鞮氏”近乎被灭族,匈奴王庭主力一战而没。
无数匈奴一方的战争代行者被打的哭爹喊娘。
当然,也有少数匈奴一方的战争代行者看到了机会。
这些人中就包括一个董璜的老熟人——刘和!
刘和就是在三国世界一直在北方草原打野,最后突然南下,坑死了曹操的战争代行者。
被董璜击败后,刘和提前逃到了大草原上继续发育。
那个世界结束后,刘和的评分达到了第二名,仅次于董璜!
“天助我也!”
逃过一劫的刘和意识到,接收匈奴遗产的机会来了。
-----------------
秦国既然已经决定咬紧牙关在三晋尤其是魏国打开局面,自然就不能再大规模支援巴蜀了。
毕竟,秦国的粮草也不是很充裕,因为之前黄忠、夏侯渊所部骑兵的破坏,秦国关东之地少收了一季粮食,之前秦国还因为在郢都跟大虞死磕,消耗了大量粮草,巴蜀一带也是一直输血,导致秦国的粮草也不是很充足了。
就算是秦国还能够咬牙征发部队,但也无粮可用。
因而,在魏国大战如火如荼的时候,得不到支援的巴蜀秦军普遍采取了守势。
嗅觉敏锐的王翦在吃了项燕的一次小亏之后,立马收缩兵力,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筑城与修路上。
他压榨被抓捕的巴人奴隶,对大行道进行修缮,并前前后后动用了三万精锐和两万辅兵中的敢战之士,重点在大行道上所有可能有军队翻山而来关键节点、山峰、隘口、山谷等处,设置营寨与烽火台,进行警戒与防御。
在这些防御点少则十来人,多则上百人乃至上千人,每处都囤积了可供守军食用半年以上的粮食,做好了充足的防御准备。
特别是那些数百人千余人固守的营寨,虽然没有剑阁那么“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,但也不是轻易可以攻陷的。
尤其在山地难以使用攻城器械、兵力也无法有效施展的情况下,想要攻占这种地势险要的纯军事堡垒,和自寻死路没有什么区别。
想要攻占这些地方,最好的办法就是围困,而不是强攻。
说到底,王翦用的办法其实跟大虞在巫郡到巴城一线围困蒙武的战法差不多,就是不断的立营寨,就是不断的分割战场。
如此一来,哪怕是王平所部想要跨越山地偷袭秦军位于大行道的粮道,乃至截断大行道,都变得极为艰难,甚至还有可能被秦军反包围。
当然,王翦这么做也不是没有代价的。
因为大量兵力被布置在了大行道上,导致王翦手中可用之兵骤减,秦军后勤压力骤增。
此时王翦在巴中——宕渠一线的可用之兵不过五万左右,此外还有三万辅兵和两万被抓捕当做奴隶的巴人仆从军,这些兵马想取得较大的战果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事实上,王翦已经很长时间不再主动出击了,而是让那些战争代行者们带着小股兵马四下警戒骚扰。
后勤粮草方面,山林峰谷之间的那些营寨,可连屯田的地方都没有,纯粹就是在消耗,短时间内还行,要是长时间的话,不仅守军会崩溃,艰难的后勤也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放弃这种低产出的行为。
说白了,这只是一个应急之策,是为了应对不知所踪的王平所部以及虞军擅长山地战的部队,不得已而为之。
但不管怎么说,王翦所部的后路保住了。
且因为王翦连着灭了四五个巴王,夺取了他们粮草,如果不出征,只是固收巴中一线的话,王翦所部的粮草能够坚持很久。
面对王翦所部的龟缩,戏志才空有满腹筹划,最终也无可奈何。
派的兵少了,打不过;派的兵多了,王翦就主动后撤。
从王翦的布置上看,王翦只是在宕渠城及以南的地区留了少量兵力警戒,他本人龟缩在巴中,一副打定主意连宕渠都不守了的样子。
但偏偏,戏志才也不可能彻底无视了王翦所部,就直接跟昌平君决战。因为以王翦之能,尤其在王翦手中还握着差不多万人规模的最精锐的锐士的情况下,一不小心,就有可能被王翦咬一口狠的。
王翦只要不出来,那么虞军要么就把战线推进到宕渠一线,拉长补给,布置重兵,将王翦堵住;要么就得在沿线要点布置重兵,这一下子就把有进攻之心的虞军搞得很被动。
王翦军不主动进攻,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