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代衣冠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淑寒小说baixingdai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来。
“启禀太后,丞相忠言逆耳,虽言辞太过,但却有依据。”刘太后并没有如他们预料的震怒,只是面无表情,看不出喜怒。
她将视线从吕丞相身上移至说话的人身上,打量他几眼,是一个五官端正的中年人,倒是比吕坦夫那老匹夫年轻不少,不知又是他第几个门生。
刘太后不耐烦再看,视线移至摆在御案正中间的一封奏折上,冷哼道:"说来听听,有何依据?”
那人随即朗声:“当年武氏以李氏宗妇身份夺儿孙江山,使得李唐皇室与武氏宗族斗争不休,即便武氏身死,斗争依然持续多年。”
“武氏去世前后八年,总共发生七次宫廷政变。朝野长期处于动荡不安当中,文武百官,为民请命的没几个,个个致力于站队、打压政敌,国家因此乌烟瘴气,百姓生活亦是民不聊生。”
“唐开国之处,历经贞观之治,又有弘孝皇帝励精图治,百姓安居乐业,万邦来朝,那是少有的盛世景象!”“弘孝皇帝以后,继任皇帝理应继续励精求治,发扬盛世宏景,偏武氏不甘为后,以女子之身称帝,底下人多有不服气,纷纷蠢蠢欲动。”
“武氏自知得位不正,为坐稳皇位,重用来俊臣等一众酷吏,威慑人心。她在位期间,多少有识之士,贤臣良将收到戕害?″
“正因朝中无良将可用,弘孝皇帝在位期间好不容易扩张的国家版图被武氏丢了大半,极丧大唐国威,周边异族因此动了僭越之心,为后世的安史之乱埋下祸患,唐之灭亡正起因于此!”
“臣恳请太后谨记前人教训,可怜天下百姓,以江山社稷为重,打消称帝念头!”
说话的人是御史中丞蔡子思蔡大人。
直言不讳,刚正不阿,无愧御史之名,
刘太后听罢,默默无言良久。
她先是扫视了殿内一圈,即将收回视线时,忽然注意到站在右边那列最后一个位置的官员。
眯着眼仔细打量一番,确定自己没有认错,才将御案上的奏折拿起。
打开后粗略扫视了一遍上面的黑字,最终将目光定格在角落的落款上。
“钱希圣可来了?”
钱希圣正是被她方才反复打量的官员,他虽然是中立派,却站在了支持派的最后一个位置上。
闻声,登时一激灵,立即出列。
“启禀太后,臣在。”
刘太后又看了眼奏折上的落款,审视着下首的钱希圣,忽然意味不明哼笑一声,“钱希圣,钱尚书,好个钱尚书…”刘太后笑了几声,然后当着众臣的面,将奏折撕成两半,掷于地上,面色凛然,高声道:“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!”
站在最前面的官员中有几个眼尖的,赫然看清奏折的内容,这竟是一封鼓动刘太后称帝的奏折!
并且落款还是钱希圣的名字。
刘太后既然已经明确表态自己不会称帝,他们此行目的便达成,于是都很给刘太后面子,当即下跪高呼“太后千岁”“太后英明″。
众臣从慈寿宫出来时,正值晌午。
深秋的晌午并不炎热,但所有朝臣都落了一身汗。以吕丞相为首的一众激进反对派皆有劫后余生,恍如隔世之感。
他们来之前已经预估好后果,不管刘太后会不会秋后算账,只要成功阻止刘太后称帝,他们即便被贬、被杀也值了。既然刘太后已经决定不称帝,那么因为这件事主动分为支持与反对两派的官员,自然没了争执为敌的必要。毕竟日后同朝为官,抬头不见低头见的,何必无端给自己生出个敌人来?
于是两派大臣纷纷默契握手言和。
只有钱希圣,这个明明标榜自己是中立,却悄悄给刘太后进献鼓动她称帝奏折的两面派,受到了两方的不待见。寻常官员或因官阶不如他,或本着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,虽然心里瞧不起他,但面对他的主动言和,大都客气接受。
只有蔡子思,虽然品阶不及钱希圣,却依旧对钱希圣的主动示好冷脸相对,甚至出言讽刺:“我记得,钱大人不是中立么?怎么跑到反对派一列,如今还来与我们支持派示好。“希圣’这个名字可配不上钱大人,圣人可没有教过我们首鼠两端,两面三刀。钱大人应当改名叫奉先',只是若改名,免不了改姓,如此,反倒污了吕相一家的门楣。”
文化人骂人不带脏字,却一针见血,字字珠玑,当真令人叹为观止!
蔡子思这段话信息量极大。
首先,“希圣"二字,寓意效法、仰慕圣人。然而圣人是不支持女子称帝的,可钱希圣偏偏上书鼓动刘太后称帝,这显然违背了圣人的训诫。叫着'希圣′的名字却干着违背圣人的事,要多讽刺有多讽刺。
再者,吕布,字奉先,向来有"三姓家奴"的贬称,时人多以与之相像为耻。
蔡子思说他应该改名叫“奉先”,等于明晃晃嘲讽他与吕布一样背信弃义,为人不齿。
最后,吕布与吕丞相同姓吕,所谓三百年前是一